知名高精度色差儀如何控制白度變化
在過去色差儀研發測試過程中總結的數據報告和一些廠商提供的色彩測量數據中我們發現了影響白度的主要因素。
雜質的含量
產品利用色差儀實驗的測量結果看出大部分的金屬氧化物在成品中都會顯色,色差儀的測量結果顯示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的顯色濃度和呈現的色相是不同的:
實際生產中色差儀的色彩數據分析,多種雜質元素導致的色相會很復雜。
粒徑的分布
色差儀數據顯示良好的粒徑分布是產品白度色相穩定的基本條件。
1.適中的粒度大小
分析色差儀產年測試數據可以得出顏料顆粒的直徑為可見光的波長的一半時,可以達到更好的白度,即0.15-0.35µm。
2.集中的粒度范圍
根據色差儀的數據和操作人員的經驗顏料顆粒直徑的分布范圍要小。表示色差儀的測量圖像上就是要窄。
有代表性的粒度分布圖示:
利用色差儀收集的色彩數據分析得出,平均粒徑在0.26µm-0.30µm之間為更好,平均粒徑較低時,色差儀測得的產品呈現藍色底相;平均粒徑較高時,色差儀測得的產品呈現黃色底相。
有代表性的粒度分布圖示:
色彩的管理都是光學方面的,色差儀的測量也是,所以產品粒度分布范圍較寬時,漫反射的程度很大,產品的消色力、遮蓋力等都會受到影響;粒度分布集中時,對顏料指標有很好的幫助。
3、其他
煅燒的條件
煅燒氣氛不好,比如缺氧情況下煅燒,會形成鈦的三價氧化物,色差儀測量結果偏向灰色調;燜燒,也就是通風不暢的時候,脫水段和脫硫段交叉過多,晶格有缺陷,色差儀的測量結果偏向黃暗或青色調。另外就是金紅石含量的影響。
粉碎
粉碎影響色相主要是雜質的帶入,比如鐵,或者是除塵設備帶入的油、水等雜質。
色差儀的測量和數據分析不難看出影響白度的因素有很多,在日常生產中這些因素都應該注意。
微信二維碼掃描